成考热线:
13950208961

首页 > 历年真题 >

2018年福建成考高起专语文真题及答案(二)

来源:福建成考网     2021-07-22 14:48:07未知历年真题 >

  【导读】福建成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2018年福建成考高起专语文真题及答案(二)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堤坝 题跋 提纲挚领

  B.沦落 抡拳 论资排辈

  C.晦涩 侮慢 诲人不倦

  D.哄动 拱卫 烘云托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攀缘 陌路 万马齐喑

  B.嘉许 徒劳 扑朔弥离

  C.收效 较勘 大智若愚

  D.附庸 拘泥 绵里藏真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这个群岛位于地中海西部一个__的自然环境之中,虽然岛屿之间自然风景相似,但都__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自十九世纪以来,众多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来这里__灵感,他们的艺术创作也给群岛带来了国际声誉。

  A.巧夺天工 流行 捕捉

  B.巧夺天工 保留 发现

  C.得天独厚 流行 发现

  D.得天独厚 保留 捕捉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设备十分复杂,了解其结构原理有助于在维修保养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

  B.这家刚开业的公司的业绩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真可谓江河日下、一日千里。

  C.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不顾有关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仍然我行我素,违规生产。

  D.主管部门应该一视同仁,让民营剧团享受到国有剧团的政策补贴和优惠待遇。

  5-10题暂缺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罗布人有许多东西遗忘在路上了,但是,有一条关于胡杨的俚语,我还记着,这就是:胡扬有三条命--生长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朽一千年!”一位叫热合曼的老人对我说。”胡场在我们的叫法中,还有一个名字,叫三叶树。它的底部长的是窄长的柳叶,中间长的则是圆圆的大杨叶,顶部--它的顶却是椭圆形的小杨叶。三种树叶奇怪地长在一裸树上,所以我们叫它三叶树!”另一位叫亚生的老人对我说。两位老人向我说话的时间是1998年的秋天。说这话时,那个叫热合曼的老人105岁,那个叫亚生的老人102岁。

  说话的地点是在阿拉干一片死亡的胡杨林里。通常,他们被认为是最后的两个罗布泊人或者换言之,是两千年前曾经建立过辉垃的楼兰绿洲文明的楼兰人尚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两个后裔。

  在罗布泊一年一年的盈亏中,在罗布泊像钟摆一样一次一次的位移中,逐水而居的罗布人总是在不停地搬迁。他们将自己新建的每一个村庄都叫“阿不旦”,在这里建立起新生活的愿望,并希望这一次搬迁将是最后的搬迁。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随着罗布泊的继续收束和碱化,他们又得循着塔里木河水系,向上游走,继续寻找他们新的“阿不旦”。也许在几千年的岁月中,罗布人就是这样过来的,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就是这样延挨着日月,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一个民族要靠这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承担整个民族的记忆,那是一件太沉重的事情。所以在阿拉干,在那狰狞万状的死亡胡杨林里,热合曼说,他把许多的记忆都遗忘在路上了。

  胡杨是中亚细亚的树木。胡杨是苦难的树木。和伴生它的楼兰民族一样苦难。在这里,水到哪里,胡杨便生长到哪里,因此塔里木河两岸,是两条绿色的胡杨林带,而阿拉干这地方,当年更是有着遮天蔽日的胡杨林。但是往事如烟,随着塔里木河的断流,随着风沙一年一年的侵蚀,胡杨林正在大片大片地死亡。我曾经在塔中地面,见过大片死亡的胡杨林。它们还没有完全死亡,只是处于濒死状态。粗壮的树木,奇形怪状地仆例一地。记得有一裸树已经死了,但在树身一人高的地方,却今人感动地生出几片绿叶--那是柳叶,正像亚生告诉我的那样。但是带给我巨大刹激的,或者说带给我最大感动的,还是这阿拉干的胡场。中亚细亚的太阳,在正午的时候很亮很白,亮得炫目,白得利眼。但正午一过,太阳稍稍西斜一点,林中便昏暗了起来。有些树木倒了,横躺在那里,你得迈过去。有些树木虽然死了许多年,但是还端端地立在那里。在完成着它们早已确定的宿命。这些树木模样都十分庞大、粗糙、丑陋、可怕。那些像狮、像虎、像蟒蛇的丑陋外状,是时间的刀功,是岁月的产物。它们仿佛是我们在《侏罗纪公园》中看到的那些史前怪兽,或者像高烧病人在梦境中出现的令人恐饰的想象。

  热合曼和亚生还告诉我,活着的胡杨,在整个夏天叶子会是一种纯粹的墨绿,但走等到每年的10月25日这一天,中午12点的时候,如果有太阳,好像接受到一项指令似的,所有的胡扬树叶会在那一刻变得金碧辉煌。

  (节选自高建群《阿拉下的胡杨》)

  11.在第一段中,两位老人是怎样各自描述胡杨的?作者为什么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地点和老人的年龄?(6分)

  12.第二段中所说的“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炼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指的是什么?这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3.第一段开头和第二段结尾都提到了“遗忘”,这两种“遗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内涵。(6分)

  14.第三段写胡杨林的盛衰,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最大感动”?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有什么深意?(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①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②,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③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④‘以就懿德⑤。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2言,复还终业。

  【注】①盗泉:传说孔子经过一处名叫“盗泉”的泉水,恶其名,渴而不饮。②杼:织布用的梭子。③稽:耽搁。④日知其所亡:每天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亡,同“无”。这是孔子的话。⑤懿德:美德。

  15、对于羊子拾金和辍学两件事,其妻分别是怎样劝说他的?各自阐明了怎样的道理?(8分)

  16、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本文所讲的两个故事之间的关联?试作具体分析。(4分)

  17、羊子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成语的意思发展到今天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归至武阳渡①作

  [宋] 刘克庄

  夹岸盲风②扫楝③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④底柜人要认家。

  【注】①武阳渡:武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现在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境内。②盲风:疾风。③楝:也叫苦楝,一种落叶乔木。④篷:船篷。

  18、诗的前两句传达出有关诗人行程的哪些信息?全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19、诗的第三句是怎样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结合全诗来看,“城西塔”在诗人心目中有怎样的地位?(5分)

  作文(60分)

  20、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或经历,以“学与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24分,每小题4分)

  1、B 2、A 3、D 4、B 5、C 6、D

  二、(16分,每小题4分)

  7、C 8、D 9、B 10、D

  三、(25分)

  11、(6分)

  热合曼老人引用明间谚语(俚语),描述胡杨顽强的生命力(2分);亚生老人引用明间称谓,描述胡杨一树之上三种奇特的叶子(2分);作者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地点和老人的年龄,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也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基调(2分)。

  (意思对即可)

  12、(6分)

  “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即指热合曼和亚生两位老人(1分);这里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两位老人比喻为“水滴”,表明罗布人的生存与水息息相关,也暗示了曾经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走向了衰亡的尽头(4分)。

  (意思对即可)

  13、(6分)

  这两种“遗忘”相同之处:都是因为楼兰文明的衰落而产生的“遗忘”(1分);不同之处:前者是集体的“遗忘”,后者是个体的“遗忘”(1分);

  前者的“遗忘”与楼兰文明的衰落同步,表现为缓慢的客观衰减(2分);后者的“遗忘”在楼兰文明衰落之后,表现出不堪重负、不忍回顾的悲壮(2分)。

  (意思对即可)

  14、(7分)

  第三段写胡杨的盛衰,象征了楼兰文明的盛衰(2分);作者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最大感动”,是因为这里曾经“遮天蔽日的胡杨林”大片死亡的场景刺激了他,也让他感受到文明衰败的惨烈(2分);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是对曾经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胡杨林的追忆(1分),也是对曾经极为繁华的楼兰绿洲文明的缅怀(2分)

  (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15、(8分)

  对于羊子拾金,其妻引用古训劝丈夫不要求利污行(2分),阐明了做人要洁身自好的道理(2分);对于羊子辍学,其妻以织布为喻劝丈夫不要中途弃学(2分),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2分)。

  (意思对即可)

  16、(4分)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2分),表明求学与做人是相互关联的,求学的主要母的也是为了提高品德修养(2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

  羊子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做人要有气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绝不能据为己有(2分)。这一成语的基本意思是指施舍事物,现在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2分)。

  (意思对即可)

  18、(4分)

  诗人从水路归家,正是楝花盛开的季节(2分);诗人“怨恨”狂风乌云,表现了回家的急切心情(2分)。

  (意思对即可)

  19、(5分)

  诗的第三句紧承上句的“遮”字起笔(2分)。顺势转为让步、恳求的抒情语气(1分)。“城西塔”在诗人心目中是标志性建筑,是他借以认家的最佳参照物(2分)。

  (意思对即可)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考试提醒
    • 成考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领取考试复习资料,历年真题等资源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
    电话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1395020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