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福建成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2021年福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4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最早登陆的植物
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已出现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结构极为简单,种类也很贫乏,并且都生活在水域中。到了4亿多年前,由于气候变迁,生长在水里的一些藻类,被迫接触陆地,逐渐演化成蕨类植物,这是最早登陆地球的植物。
最早的陆地植物主要是裸蕨类。刚登陆时,它们既无根又无叶,仅是一个“茎状物”。后来在适应陆地生活的变异中,逐渐有根、茎、叶分化的趋势。地上部分向空中发展,进行光合作用;吸水用水的器官有了分工,促使体内维管束的发展。地下茎逐渐生出了细小*状旁枝,称为“假根”。
后来,大陆气候进一步干旱,裸蕨类植物衰亡了,其它机能结构更高等的蕨类植物兴起,取而代之。蕨类源于裸蕨植物,但已不裸,有了真正的根和叶。裸蕨和蕨类植物,经过“前赴后继”,终于成了陆地生活的真正“居民”。
陆地上的环境条件不同于水中,生活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变化很大。比如说,植物在水中生活时,用身体的整个表面吸收养料,而在陆地上就需要专门的器官,一方面从土壤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另一方面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植物由水生到陆生,并非裸蕨一家。在裸蕨类植物“上陆”前后,有一类叫“苔藓”的植物也“上陆”生活了。但它们始终没有摆脱过阴湿的生活环境,严守着自己的老习惯,从没向前跨进一步。直到今天,连个真正的根都未分化出来。
在泥盆纪中晚期,陆地面积继续扩大,某些地区的气候进一步干旱,有些汪洋大海、巨川大河变成河湖池沼了,有的甚至干涸见底。那时上陆不久的植物又大都长在水边,残枝败叶落入水中,腐烂发臭,大量地消耗着水中的氧气。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有一些总鳍鱼只好弃水登陆。在水陆变迁的新条件下,总鳍鱼就在登陆、失败,再登陆、再失败、再登陆的反复斗争中,逐渐建立了适应于陆上生活的形态结构,鳃呼吸变成了肺呼吸,胸、腹鳍变成了四肢,最后变成了两栖动物。
植物的登陆。改变了以往大陆一片荒漠的景观,使大陆逐渐披上绿装而富有生机。不仅如此,陆生植物的出现与进化发展,完善了全球生态体系。陆生植物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它不仅以海生藻类无法比拟的生产力制造出糖类,而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大量的游离氧,从而改善了大气圈的成分比,为提高大气中游离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4亿年前的植物登陆是地球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植物的登陆成功,便没有今日的世界。
1.下列对植物登陆前后演化过程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水生植物--藻类登陆--蕨类植物
B.茎状物--根、茎、叶分化--地下假根、地上茎叶
C.裸蕨类植物--蕨类植物--陆生植物
D.水藻--裸蕨类植物--蕨类植物--陆地植物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4亿多年前,在裸蕨类植物登陆前后,苔藓也“上陆”了,从此为陆地生活的真正居民。
B.生活环境的多样与多变使登陆植物的身体器官有了专门化的分工。
C.最初登陆的植物大都长在水边,残枝败叶落入水中,污染了鱼类的生活水域,生存环境的不洁使一些总鳍鱼被迫变成了两栖动物。
D.植物的登陆,改变了大陆的色彩,丰富了大陆的景观,扩大了大陆的面积。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气候变迁与干旱是一些水生植物演变为陆生植物的必要条件
B.陆生植物比水生植物结构复杂,种类丰富,生命力更强。
C.陆生植物既是大气中氧的消费者,又是氧的生产者,为提高大气圈中氧的含量作出了重大贡献。
D.植物登陆成功是地球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如果没有陆生植物的出现与进化发展,全球生态系统就不可能完善。
参考答案
1.D(A项表述不全面。B项仅为“裸蕨类植物”的演化过程。C项表述不全面,“陆生”植物表述不准确)
2.B(A项“陆地生活的真正居民”错误,由原文第3段末和第5段末的表述,“陆地真正居民”的条件是有真正的根,而苔藓“连个真正的根都没长出来”,而且“始终没有摆脱阴湿的生活环境”。C项“生存环境的不洁”错误,原文第6段提到说“残枝败叶的腐烂大量消耗了水中的氧气”,另外上文提到“大海变成河湖池沼,有的甚至干涸见底”,这些“恶劣的环境”,共同构成了两栖动物产生的原因。D项最后一句无中生有)
3.B(“生命力更强”表述错误,最后一段说“有更强的生产能力”)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13950208961